国家发改委等 6 部门印发指导意见,支持和引导家政服务业员工制转型发展
作者:admin | 分类:家政服务 | 浏览:130 | 时间:2024-09-07 22:01:43中国发展改革报记者 程晖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六部门印发《关于支持和引导家政服务业向雇员制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五个方面系统提出20条政策措施,明确把雇员制企业转型作为家政服务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为新时代家政服务业可持续发展勾画了新蓝图。
《意见》指出,到2027年,实行雇员制的企业数量明显增加,家政服务人员数量和占比明显提升,从业人员职业素质和岗位稳定性明显提高。到2035年,雇员制成为家政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模式,家政服务人员更加受人尊重,就业更加稳定,家政服务更加规范,企业风险更加可控员工制家政服务企业,人民群众对家政服务的满意度明显提高。
“目前我国家政服务业存在中介制和雇员制两种不同的企业组织形式。长期以来,中介型家政服务公司占据市场主导地位,进入门槛低,公司小、散、弱,从业人员素质和服务质量不高,行业亟待规范化。推动家政服务业向雇员制转变,是家政服务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范先伟说。
雇员制有利于家政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意见》点出了行业发展的关键,雇员制对于家政服务业未来的发展是实实在在的利好。”济南阳光姐姐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卓长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阳光姐姐是一家因实行雇员制而发展壮大的家政服务公司。2001年,阳光姐姐成立之初,由于社会各界对家政服务缺乏了解,加之家政服务市场十分不规范,用户、服务员、家政服务机构之间出现了诚信危机。阳光姐姐进行了深入的调查总结,率先制定了“三不六统一”作为家政服务行业的指导方针。“即不培训不上岗、不体检不上门、不签订合同不派员;统一上岗培训、统一医院体检、统一收费标准、统一发证上岗、统一服务标准、统一定期回访。”卓长利解释道。
卓长丽认为,加强和引导家政服务企业实行雇员制,旨在提高家政服务人员的专业能力和职业发展,建立保障体系,提高企业信用水平。她说:“人们对雇员制企业的信任度更高,雇员制对企业的约束更强。因为雇员制企业要承担相关利益相关者的责任,不管是消费者还是劳动者,在服务质量、服务安全、人员技能提升等方面能更好地保障消费者的权益。”
《意见》指出,要把企业向雇员型企业转变作为家政服务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通过向雇员型企业转变,不断提高家政服务企业雇员数量和比例,逐步实现企业的正规化、规范化、专业化。
“在中介型家政公司,家政服务人员被贴上‘临时工’、‘佣人’的标签,社会地位较低。雇佣型家政公司通过签订正式合同,将临时工转为正式工,其合法权益得到更好的保障,职业归属感和荣誉感更强,可以逐步摘掉社会的‘有色眼镜’,增加职业吸引力,促进家政服务人员体面从业。”范先伟表示,雇佣型家政公司的发展,有利于家政服务人员与公司建立稳定的劳动关系,减少流动性,增加行业“粘性”。
此外,中介体制下的家政从业人员大多处于无基本工资、无劳动合同、无社会保险、无固定住所的“四无”状态,自我发展意愿和能力不强,抗风险能力弱。范先伟认为,发展雇员型家政企业,还能缓解社会稳定风险,把“黑天鹅”变成“防火墙”。
一揽子政策着力破解员工体系发展痛点瓶颈
雇员制模式下,家政服务公司将从传统的“介绍人”角色向“管理者”角色转变,同时为家政服务人员提供劳动合同、五险一金、稳定收入、休假制度等。家政服务人员将从“临时”人员转变为“正式”人员,还需要接受大量的业务培训。从长远来看,这些保障权益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规范家政服务行业的经营管理,维护家政服务人员和消费者的权益,助力家政服务行业高质量发展。但目前对于一些还不成熟的家政服务公司来说,却成为了阻碍雇员制推进的“绊脚石”。
“员工型家政公司比中介型家政公司承担的责任和风险更大。首先,员工型家政公司需要在员工培训上投入更多。我们是一家100%员工型公司,10年来,我们在40个城市设立了培训中心,拥有大量专职培训师,持续为员工提供职业培训、技能测评、在职进修等服务。”好看家相关负责人郑森龙告诉记者,员工型公司还需要对售前、售中、售后,以及售前、售中、售后服务进行全链条管理。”
“《意见》三次提到培训,说明相关部委对家政服务业培训工作十分重视。”郑森龙说:“我们希望政策落地时,能对培训补贴费用做出一些具体的指导意见,明确培训支持费用的投入计划。对全国连锁的雇员型家政服务公司,可以采取纵向补贴的方式,让企业‘一站式’申请,减少企业到处逐一申请的麻烦。”
“《意见》通过完善社会机制,为职工养老保险向雇员制转变设置了安全阀。”吉林农业大学家政学院教授吴英说。
《意见》明确,雇员型家政服务企业应当依法按月足额为员工缴纳城镇职工社会保险费,不符合签订劳动合同条件的家政服务人员,可以按规定自愿作为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城镇职工社会保险或者城乡居民社会保险。对符合条件的雇员型家政服务企业,落实社会保险补贴、失业保险保岗返还政策。
“这些措施有利于家政服务企业员工充分享受城镇基本公共服务权益,留住员工。”吴英认为,《意见》鼓励员工型家政服务企业为员工购买意外伤害险、职业责任险等商业保险,并给予补贴。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企业、员工、雇主的后顾之忧。
此外,《意见》明确从财政、金融、住房等方面提出一系列支持措施。比如,发挥金融引导作用,有条件的地方可综合考虑产业发展和金融条件,设定一定过渡期,因地制宜制定金融支持政策。在加强住房保障方面,将符合条件的员工型家政企业员工纳入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租赁住房等保障范围。地方政府可对符合条件的员工型家政企业员工给予市场化租房补贴,支持利用城镇空置房屋、空置工厂仓库、闲置国有资源改造建设集体宿舍,鼓励有条件的员工型家政企业为员工建设“家政服务站”。
同时,引导和鼓励商业银行向符合条件的员工型家政企业发放信用贷款,支持符合条件的员工型家政企业上市融资、发行债券等。
推动雇佣型家政服务企业标准化、专业化发展
作为家政服务业发展的新模式,我国雇员型家政服务企业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要鼓励地方和企业探索创新,加强支持保障,为家政服务业创造新机遇、开辟新局面培育信心、夯实基础。为此,《意见》还提出了一系列鼓励雇员型家政服务企业规范管理和创新发展的政策措施。
例如,在提升企业标准化水平方面,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规范组织雇佣型家政服务企业与家政服务人员签订电子合同,实行统一平台监管。雇佣型家政服务企业和家政服务人员应建立企业信用档案和家政服务人员信用档案。推动雇佣型家政服务人员全员持证上岗。对信用良好的雇佣型家政服务企业应依法依规给予信用激励。
在畅通员工职业发展通道方面,优先开展对雇员型家政企业员工社会化职业技能等级认证,探索实行雇员型家政企业员工等级管理制度,引导雇员型家政企业将员工学历水平、技能水平等因素体现在工资收入、岗位晋升等方面。
同时,鼓励一批龙头企业做强做优,积极培育优质知名品牌员工制家政服务企业,推动行业融合发展,支持服务模式创新。如支持地方政府以龙头企业为重点,规划布局家政企业街区、产业园区、创业孵化基地等。引导各地新建社区按照每百户不低于30平方米的标准规划建设包括家政服务在内的各类社区服务设施,优先推动职介型家政服务社区网点布局,鼓励职介型家政服务开展养老托幼服务,推动家政服务与社区老年助餐、适老化改造、家庭养老床位、生活服务、商业服务等融合发展。支持雇佣型家政企业参与互助型家政、平台型家政等服务经营,发展“直播+家政”等新兴模式,鼓励家政企业探索打造“全屋服务”“全生命周期服务”,创新提供订单式、分时式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