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部门联合印发方案推动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规范化规模化发展满足多方面需求
作者:admin | 分类:家政服务 | 浏览:160 | 时间:2024-09-07 22:01:25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教育部等15个部门联合印发《深入推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领跑者”行动三年实施方案(2021-2023年)》(以下简称《方案》)。《方案》要求,到2023年,每个“领跑者”重点推动本市培育3家以上品牌雇员型家政服务企业(雇员型家政服务人员占比达到50%以上),社区家政服务网点覆盖率达到90%以上,10%的家政服务从业人员接受过家政服务相关学历教育。
吉林农业大学家政学院院长、教授吴英在接受人民日报《强势观察》专栏采访时表示,家政服务的标准化、规模化发展,不仅可以解决家政服务业“找不到”“不满”的问题,还可以满足农村农民工的就业需求,满足城镇家庭对托幼、养老的实际需求。
员工制为什么会让劳动者变成“单位成员”?
“老人在保姆照顾下两次摔倒身亡,其儿子索赔被驳回。”“雇主以保姆照顾不周为由扣工资,保姆称雇主殴打并要求赔偿。”……一些典型的家政服务纠纷案例屡见不鲜,家政服务人员和雇主双方的权益均难以维护。
原因在于,家政人员通过中介公司与雇主之间建立的是服务关系而非劳动关系,服务关系中的劳动者一般只获得劳动报酬,不享受社会保险等福利待遇,一旦发生纠纷或事故员工制家政服务企业,公司、雇主和劳动者三者的权利义务难以界定。
方案明确,“领跑者”行动要落实员工型家政企业发展相关政策,为员工型家政企业员工提供住房保障,制定实施家政服务人员劳动合同或服务协议、三方家政服务合同等示范合同文本。
据吴英介绍,当前家政服务业的经营模式主要分为两种:雇员制和中介制。
“雇员制就是家政服务人员被派往雇主家中,作为家政公司的员工,公司与家政服务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并为其缴纳“五险一金”,公司与家政服务人员是劳动关系,公司对家政服务人员和雇主双方都负有责任。”吴英强调,中介制是家政服务公司把家政服务人员介绍给雇主,雇主和家政服务人员沟通工资等事宜。家政服务人员并不是公司的正式员工,而雇员制则意味着家政服务人员成为公司的“单位成员”,其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将大大增强。
“虽然员工型企业的运营成本高于中介型企业,但有利于提高从业人员的稳定性和获得感,有利于促进整个行业的升级,是家政服务业发展的一大趋势。”吴英强调。
近日,北京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商务局联合发布《关于公开征集北京市雇员型家政服务企业名单(2022年)的通知》,在全市范围内公开征集雇员型家政服务企业,并对其提供岗位补贴、社会补贴、免征增值税等多项政策补贴,带头发展雇员型家政服务企业,形成示范效应。
“找一个靠谱的保姆难道比找个老公还难吗?”
“年轻人不愿意干,老人也没人愿意雇,找个靠谱的保姆比找个伴还难!”北京一位市民告诉《强势观察》专栏,虽然家政服务市场需求量大、从业人员多,但家政服务市场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平均年龄较大,想要找到满意的家政工人并不容易。
《方案》强调,要通过推进家政服务学校建设、大力培育产教融合家政服务企业、深入开展岗位培训等方式,不断提高家政服务从业人员素质。
吴英说,要提高家政服务人员素质,保障劳动者和消费者合法权益,完善信用制度和标准体系,提升家政服务业供给质量,让人民群众用得满意、用得安心。
在吴英看来,学校开展家政服务人才培养,一要优化产教融合,加强产教深度融合。高校应与行业企业在人才培养各环节开展深度合作,共建共享实习实训基地,联合开展师资培训,允许符合条件的企业在岗员工通过工学交替的方式接受高等职业教育。二要深化职普融合,通过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合作办学实现资源共享,推动部分普通本科院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支持护理、康复、家政、育儿等相关专业高职毕业生提升学历层次,为服务业从业人员提供更为广阔的教育机会和职业发展空间。
《方案》还提出,要为家政服务人员提供更好的体检服务;鼓励一线城市将家政服务人员纳入特殊技能、特殊服务行业一线从业人员范畴,给予积分结算等优惠政策;鼓励家政服务公司参加雇主责任险,为员工购买意外险、职业责任险等。《方案》旨在多方面提高家政服务人员待遇,增强家政服务人员对家政服务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小家政”如何助力“大民生”?
家政服务业被视为朝阳产业,推动家政服务业的拓展和提高员工制家政服务企业,关系到千家万户的福祉。
《强势观察》专栏发现,2017年9月,商务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全国妇联发布《关于开展“百城万村”家政服务扶贫试点的通知》,探索利用家政服务脱贫的有效途径;2021年10月,商务部等14个部门联合印发《家政服务振兴农业行动计划(2021-2025年)》,提出加强农村家政劳务输出7项22项工作措施。
商务部部长钟山曾介绍说,商务部启动“百城万村”家政服务扶贫计划,帮助100多家城镇家政服务企业把供需对接到广大贫困村,带动50多万农村和贫困地区群众就业。
《方案》强调,要构建区域供需协调机制,支持劳务输出地区和劳务输入地区的重点城市以及重点城市和贫困县建立家政服务人员供需协调机制。推动家政服务业提质增效,也是推进城乡融合、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
“家政服务是《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家庭服务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提出的家庭服务业四大重点发展业态之一。大力发展家政服务,对于增加就业、改善民生、扩大内需、调整产业结构具有重要意义。”吴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