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逆行者张希桐:坚守岗位,默默奉献,铸就最美画面
作者:admin | 分类:招聘求职 | 浏览:68 | 时间:2024-07-03 22:03:26面对这场来势汹汹的疫情,无数铁路职工奋勇拼搏,与各行各业一道为人民抗击疫情筑起了一道“钢铁长城”。他们逆行而上的身影无疑是此刻最美的画卷。然而,仍有一些铁路职工在隐秘的岗位上坚守,默默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
张希桐,35岁,中共党员,是四平站客运车间唯一的总检票员、售票员。与那些战斗在一线的知名铁路职工不同,她没有全副武装,不冒着风雪,但她有着同样的执着和毅力。车票交接、票据核验、保险、退票、改票、无效退票凭证处理等站内一切繁琐的工作,她都负责。此外,她每天中午吃饭时间还要顶替窗口售票员。由于岗位特殊售票员岗位职责,除了年假,她每天都在上班,早早就来到单位。她以对工作的热情和严谨认真的态度,把繁琐的工作做得井然有序、一丝不苟。
疫情防控工作初期,全国各地不同程度采取防控措施,不少旅客为了自身安全放弃出行。加之多趟列车停运,退改票旅客数量剧增,票务管理工作量也随之激增。这让张希同一下子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压力。正常情况下,每天退改票只有二三百张,疫情期间,突然增加到一千多张,最多时一天的退票金额就达十几万元。
面对激增的工作量,军队出身的张希同没有退缩,也没有向车间提出任何困难,而是给自己打气。每天要改签、退票的票有上千张,累不是问题,退票有沾染病毒的风险,工作必须戴一次性橡胶手套,手套贴在皮肤上,汗水排不出去,潮湿黏连的感觉最让人煎熬,一班下来,皮肤被汗水浸湿、泛白。2018年,张希同因病开颅,经常头痛,疫情期间,他每天上班都要戴着口罩,坐在电脑前大半天,因呼吸不畅、经常头痛,经常连午饭都吃不下,要赶去窗口代替售票员吃饭。赶回去后,又继续未完成的工作。 每天,只有当所有的票都核对无误后,他才能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
由于疫情期间工作量增加,张希桐一天都没能按时下班。她的丈夫也在铁路上工作,夫妻俩无暇照顾6岁的女儿,只好把女儿托付给母亲。母亲患有直肠癌、膀胱癌,做过几次大手术,平时靠吃药维持身体健康。老太太也是铁路退休人员,身体不好售票员岗位职责,但意志坚强。为了支持张希桐工作,懂事的母亲不辞辛劳,毫无怨言地把孙女照顾得干干净净。她说:“年轻人干活热情高涨是好事,我们这些老人能帮的上,能帮的上,一定不能拖儿女后腿。”
她每天早早就来上班,又因为接触大量退票而害怕感染病毒。为了与家人隔离,她与母女分开居住,只能隔几天给母女俩买生活用品时隔着门才能见到她们。一道门槛挡住了她所有的思绪。都说女儿是妈妈贴心的小棉袄,她是女儿,也是母亲,但她也知道自己肩负的使命和责任。她只能把对亲人的依恋和愧疚深埋在心底,擦去眼角的泪水,继续在幕后默默坚持。
她或许没有那么多英勇事迹,没有那么多催人泪下的故事,但她和许多奋战在“疫”前线的最美逆行者一样,用女性特有的责任与担当,诠释着铁路工人无怨无悔的本色。日复一日,改变的是时光流逝,不变的是她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奋战在一线是美的;默默坚守也是一道风景。
中国吉林网吉科APP记者王涛通讯员孙建东杨吉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