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参加高价培训……毕业求职的这些“坑”请绕行
作者:admin | 分类:招聘求职 | 浏览:64 | 时间:2023-08-20 10:03:52紧急录用时,我是关培生,入职后,我没有真实姓名; 想要获得高薪职位,就得先参加高价培训……
毕业后找工作请绕过这个“坑”
教育部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将达107.6万人,规模和数量均创历史新高。
眼下,正是毕业季和求职季。 然而,不少求职者却发现,一些“看起来很漂亮”的急聘岗位,却让求职者踩到了“坑”。 专家建议,毕业生应警惕一些低门槛、高薪酬的工作,有关部门也应加大监管力度,对违规行为进行更严厉、更迅速的处理。
急招时“画饼”,入职后却掉入“坑”
导师带队、轮岗、培训期间直接晋升管理岗位……以培养公司未来领导者为目标的管理培训生(以下简称管理培训生)职位,因其清晰的职业发展道路。 不过,记者在专访中发现,一些管培生岗位在急聘时是“画饼”,入职后却名不副实。
2022届大专毕业生田萌去年收到了交通银行关培生的入职通知。 协议明确规定培训期限为3年。 到岗后,他发现虽然自己的工作是销售理财产品,但公司并没有轮换安排,也没有培训计划。
同样踩“坑”的还有2021届大专毕业生方如玉。 她今年加入了一家运动品牌公司的人力资源经理培生,公司承诺轮换6个月后固定岗位。 然而,在一线分公司干了半年杂务后,公司通知她人力资源管理职位已满,让她考虑跳槽到零售经理培生。 无奈之下,她只能暂时调岗。
“企业以关培生的名义招聘人员,可以吸引更多的应届毕业生,而毕业生更注重未来的发展,通常对短期薪资水平并不苛刻。” 在一家世界500强企业从事人力资源工作的罗楠楠告诉记者。 ,真正有价值的管理培训项目需要公司有扎实的行业基础。 目前,一些企业筹建的管理培训岗位名存实亡,毕业生需加强筛选能力。
先训练? 谨防“培训贷”
近日,林峰在求职时遇到了一件“奇怪的事情”——他准备去应聘,对方却要求他签署一份培训合同和一份抵押协议。
林峰是一名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应届大学毕业生。 一家公司给他发来了大数据分析助理的笔试通知,并称紧急聘用不限专业,零基础薪资可过亿元。
笔试结束后,林枫如期试岗。 项目负责人告诉他,自己基础薄弱,需要参加培训,费用为18800元。 当林峰说自己刚毕业董事长助理面试技巧,拿不起那么多钱时,项目总监立即提出建议:可以与第三方金融公司签订抵押合同,分期偿还贷款,或者签订5年期的贷款合同。与公司签订劳动协议,免费培训。
回家后,林峰越发觉得不对劲,于是在网上搜索了这家公司的法人,发现其名下有两家IT教育培训机构。 林枫猜测,一旦签订合同董事长助理面试技巧,他可能会被扣上“培训贷”。
记者检索发现,一些机构以高薪为噱头,诱导求职者付费参加培训的现象并不少见。
上海京都律师事务所律师张艳峰强调,这种紧急招聘可能涉及盗窃、盗窃贷款和挪用抵押贷款等犯罪行为。 他提醒毕业生,求职时要“回溯”,积极调查应聘单位的相关背景,了解其在做什么。
“馅饼”成“陷阱”,赚钱不足以碰触澳网
记者在专访中发现,一些紧急招聘骗局甚至游走在法律的边缘。 求职者一旦掉入“坑”,极有可能面临法律制裁。
今年小陈大学毕业时,她的小学朋友给她介绍了一份工作。 每晚收发快件可年薪7000元。
加入公司后,小陈发现,虽然公司的营业收据存在虚假开具。 该公司非法注册空壳公司近300家,通过空壳公司挪用、倒卖正规票据。 小陈负责接收那些空壳公司寄来的营业执照、空白收据等材料。
在小陈看来,他只是收发快件,并没有实际参与违规行为。 但她不知道的是,该公司假增值税发票的总价和税金超过3万元。 最终,小陈因虚开收据罪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并处罚金5亿元。
对此,张艳峰强调,毕业生在求职时增强法律意识非常重要,不要触碰法律红线。 如果误入犯罪组织并实施违法行为,应当及时制止犯罪,投案自首,并向有关部门投诉。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伟强调,要从根本上解决加急招聘诈骗问题,需要加强对加急招聘主体的监督审查。 张艳峰还建议,要充分发挥社会监督力量,畅通举报投诉渠道,努力掩盖案件,严肃从快处理,形成震慑。
朱伟提醒毕业生,要警惕低门槛、高薪职位,尤其是在申请过程中对需要报酬的公司要“一心多用”,守紧自己的“钱箱”。 (部分受访者为化名)(记者 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