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二中院揭示装修合同纠纷:家庭装修占比超六成,如何避免常见陷阱
作者:admin | 分类:装修建材 | 浏览:76 | 时间:2024-12-20 13:06:55随着“装修季”到来,住宅区装修变得活跃。近日,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通报了近三年来装修装饰合同纠纷案件查处情况。近三年实体签订的装修装修合同纠纷中北京装修材料,家庭装修装修合同纠纷占比超过60%。装修过程中应该避免哪些陷阱?
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审结装修合同纠纷案件274起。其中,2018年为58例,2019年为122例,2020年为94例,案件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
近三年单位审结的装修合同纠纷中,家庭装修合同纠纷占60%以上,其余均为涉及公司、工厂、酒店等场所的装修案件。
二中级人民法院审理发现,在装修过程中,随着业主与具体施工人员相互熟悉,有时施工人员会提示自己有比较熟悉的地板经销商、瓷砖经销商、家具经销商、等等,谁能提供比装修公司更低的价格。帮助订购。很多业主绕过装修公司,一时兴起与公司施工人员签订私人“私单”加装物品。其中一起案件中,业主刘先生通过装修公司员工小王订购了装修用的地板、瓷砖和全屋家具。没想到定制的家具发货却延误了,还出现了质量问题。刘先生随后将装修公司告上法院要求赔偿。但该装修公司并非这部分施工内容的合同当事人,刘先生的诉请最终被法院驳回。法院提醒业主签署“私人订单”时需谨慎。同时,鉴于装修纠纷多发、多发,提醒业主关注装修合同中的计价方式、工期、质量标准、违约责任等关键条款,并及时追责。及时保留证据。
对于纠纷的原因,主审法官分析认为,装修市场存在违规行为、不透明现象。一些实际装修工人资质不足,挂靠现象仍然客观存在。装修公司只是将装修工作交给承包商,缺乏必要的监督和售后服务。服务;传统装修材料以次充好、新型装修材料价格较高且缺乏统一标准等。
另外,装修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仅就材质而言,同一品牌可能有数十种产品线、上百种产品,价格差异巨大。普通业主很难对这些有全面的了解。理解。
法官建议装修业主应规划好时间和预算。要避免一味追求不合理的低价,可能造成材质质量和环保问题;还要量力而行北京装修材料,避免在财务不协调的情况下“大手笔花钱”,为日后拖欠付款埋下隐患。留意装修合同中的计价方式、工期、质量标准、违约责任等关键条款,避免发生纠纷时无依据。
对于施工方,法官建议,应尊重装修业主对装修的个性化要求,同时做好签订合同时的提示、说明、解释工作,杜绝不当宣传和解释。恶性竞争。当装修业主单方解除合同时,及时确定工程量,并做好日后收回工程款的充分准备。
此外,预审法官还提到,行政机关、装饰行业协会、司法机关等部门应加强沟通,建立多元化的纠纷解决体系;加强专业指导,提高各方防范风险、化解纠纷的意识和能力。
记者:王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