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上涨报道引发争议:数据准确性遭质疑,专家指出问题所在
作者:admin | 分类:房产资讯 | 浏览:38 | 时间:2024-12-13 13:03:25文字|邓浩志
《美景》消息报道称,房价已经开始上涨,新建住宅价格环比涨幅达到近三年来的最高水平。虽然这篇文章引用了中国指数研究所的很多统计数据,但这篇报道的标题非常严肃,而且是断章取义的。
提供数据的中植研究院也存在严重问题。我简单提一下几点:
1、“中指”数据显示,11月份,全国100个城市房价环比上涨0.36%,同比上涨2.40%。二手房环比下降0.57%。
环比上涨仍有可能。毕竟是受到供给结构和产品升级的影响。较上月增加属于正常波动。但同比增长是绝对不可能的,增长了2.4%。就我熟悉的广州、深圳来说,同比下降幅度比较大,一线城市都下降了,更不用说二三四线城市了。所以“中指”的这组数据肯定有问题。
2、报告仅选取中植研究院数据。统计局和审评委没有联系、一起使用。没有横向、全面的比较,也不了解与前线的实际情况。感觉有点像坐在办公室里研究世界大势。
3、成都、上海等城市楼市的火爆在全国仅是少数案例,并不具有普遍性。目前,除一线城市外,最好的市场是杭州和成都;
4、多城市二手房价格是否开始“止跌转升”?这显然是一个抢头条的事。文章内容说得很清楚:11月份深圳、成都、乌鲁木齐、东营四城市二手房价格环比“止跌转升”。 4%的比例,这能叫“多”吗? ?
最后我想提一下,随着市场上所谓的第四代住宅产品越来越多,被盗面积也越来越夸张。与老产品相比,新产品的使用率高出30%甚至50%。因此,一线城市新房价格止跌回升、甚至突破历史高位并不罕见。不过,即使新房价格回到历史高位,房价实际上也没有回到历史高位,因为这个价格是超高使用率产品刷新的。看价格是否上涨,必须参考当年同代产品的价格,即面积不太夸张的产品。所以房价一定要对比前后,主要是指二手房的价格。
房地产项目非法采集人脸信息猖獗,后续风险层出不穷
目前,面部信息已经成为极其重要的个人隐私。因为人脸可以办理入住、开门、开锁,并且可以作为密码验证的一部分。然而,目前大多数房地产项目都是大规模采集人脸信息,几乎没有任何限制,也没有实际监管。这合适吗?安全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居住在城市的有房或打算买房的人,没有被房产电话骚扰过吗?谁没有接到过中介机构的电话?因为房产客户信息在行业内几乎是公开出售的,小区业主信息是公开询问价格的。这些商家收集到的人脸信息只要对方愿意支付一些钱就可以立即进行交易,因此这将成为一个极其巨大的安全风险。
近期,不少地方越来越多的购房客户发现自己的面部信息被偷偷收集。越来越多的人向有关部门投诉,并在政府留言板上留言举报类似问题。而且,早在2020年10月1日,国家标准《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就已经实施,其中对个人生物识别信息的采集提出了新的要求,规定收集个人生物特征信息前,应当另行告知个人信息主体收集、使用个人生物特征信息的目的、方式、范围以及保存时间等规则,并征得个人信息主体的明示同意。应获得主题。
但以上一切都是徒劳,没有人监督违规行为,投诉的处理可能只是一个点,更谈不上一条完整的线。而且我认为,在不影响楼市复苏和房地产行业企稳的大背景下。依法依规进行监督和监督还是很重要的。更重要的是强调防患于未然,而不是总是在事情发生之前就去弥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