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顶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中共陕西省委:英勇斗争与胜利之路

作者:admin | 分类:房产资讯 | 浏览:55 | 时间:2024-10-16 14:04:00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_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史意义_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政策是什么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政策是什么_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史意义_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陕西省委员会

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

1927年7月,大革命失败后,在原中共陕甘区委员会的基础上,在西安成立了中共陕西省委员会。党组织领导和管辖区域包括陕西全境以及甘肃、宁夏部分地区。

陕西省委是在中国革命的低潮时期、在血与火的严峻考验中成长起来的。十年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省委高举土地革命旗帜,历经艰辛、曲折,多次试图扭转危机,坚持走武装斗争道路,领导人民在一场不屈的、英勇的斗争中。一方面英勇抵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各种破坏,另一方面不断克服党内机会主义的严重危害,逐步从挫折和失败走向胜利。在广大农村开展了渭北、陕甘、陕北、陕南游击战争,创建了渭北、陕甘、陕北、陕南革命根据地,锻造了一支坚强的工农红军,涌现出一大批革命骨干。它在西北广阔的土地上保存和发展了革命力量,为中央红军胜利完成长征后革命大本营向西北转移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一、贯彻八七会议精神,武装抵抗国民党反动派

1927年4月12日反革命政变后,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成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反政府势力的中心。当年6月,冯玉祥与蒋介石召开徐州会议,决定在河南、陕西、甘肃等省进行“清D”、反G。省委成立前后,7月初,冯玉祥出台“清D”、反G三项措施,调集部队向西安挺进。 7月18日,冯氏部陕西省政府成立。冯氏参谋长、留守司令石敬亭接任主席,宣布解散一切革命组织。冯部和西安的共产党员被开除党籍,各地党组织被取缔,著名共产党员、西安中山军校校长石克轩、中山大学校长刘汉初等人被开除党籍。森学院被杀,《陕西民族报》社长刘天章等人被捕。一时间,白色恐怖笼罩陕西,全省党员人数从2177人增加到2177人。到 1927 年 9 月,这个数字下降到 1,681 人。

在这种严峻形势下,党的代表大会无法召开。 1927年7月上旬,省委书记耿秉光与委员李子洲、黄平万、魏野畴、张金银(张木涛)等人经中央决定,召开会议,成立中共陕西省委员会。中方针对当时的情况讨论并制定了一些重要对策。 7月11日,省委向中央报告说,由于冯玉祥与共产国际的关系尚未断绝,党在陕西的力量还很薄弱,省委决定不进行反“反革命”。暂时让冯运动,把他向右移,直到中央政府对冯的政策得到落实为止。它并不保护陕西地方军阀,持中立态度。党暂时退守保存实力,加强群众组织,加强内部培训,重点抓农村基层工作,分全省六路派出特派员到各地指导工作。

7月中旬,省委派李子洲赴武汉向中央汇报陕西工作情况。 8月12日,中央领导同志在听取了李子洲的汇报后,向李传达了党的8月7日会议的决定,认为陕西“攻打冯的失败实际上是为了帮助冯的反应”。中央分析,冯在河南无法立足,将以陕西为立足点。要求陕西党组织在组织人民的基础上,形成反冯的力量,从根本上推翻冯的统治。应该提出代表人民利益的口号,比如“抵制捐款、抵制税收”。 、反对腐败腐败”、“耕者有其田”等,用各种方式动员武装农民,在农民运动集中的几个县发动暴乱。军事上,我们可以利用与冯玉祥有冲突的原国民军第二、第三军来配合我们对抗冯玉祥。要组织城市手工业工人提高待遇的斗争,向商人提出不要缴纳过多的税费。各级党组织必须按照党的8月7日会议精神进行改组,清除消极分子,吸收勇敢分子入党、参加领导机关。

李子洲回到陕西后,向省委传达了8月7日会议精神和中央指示。 1927年9月26日至28日,省委在西安召开第一次扩大会议,传达和讨论8月7日会议的决议和中央的指示。陕西指示。耿秉光作“政治报告”,指出冯玉祥已成为代表封建资产阶级的新军阀,但中国革命决不会沉没在新老军阀的反动统治下。相反,必须深入群众,开展反对新旧军阀的斗争。报告提出在西北坚决反对冯,回顾了省委对冯政策动摇的错误。会议经过讨论,通过了《关于接受中央8月7日会议及其指示的决议》和以反冯绍峰为中心的《关于政治形势和我们的工作原则的决议》,以及相应的九个组织、宣传、农民运动、军事等决议。要求各地党组织以军事手段发动群众,摧毁冯军的军事设施和交通,指示党控制的徐泉大队参加渭北国军第二军发动的反冯战争;政治上进行土地革命,推翻封建地主,准备发动全面暴动,夺取政权,推翻冯氏统治;党组织必须整顿,立即转为秘密状态。省、市、县要派出巡视员到各地指导工作,全力在农村扎根扎根。 。会议强调:“西北革命派如果不重视农民运动,就没有革命;农村没有革命变化,革命就永远不会彻底成功。对农民的态度是:对所有政治行动的考验。”会议明确提出了“党下乡”、“党到军队”的口号。会议正式选举了省委常委、常务委员耿秉光(书记)、李子洲(组织)、李秉干(李子健,宣传)。

省委第一次扩大会议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武装起义首先在清涧爆发。

早在大革命时期,党就在陕北靖越秀部石前大队建立了党的军事支部。李香久、谢子长、史蔚然、严奎耀、杨崇源、严红艳等党员在该部门工作。在党的影响下,石谦本人也趋于进步,在部内支持党的活动。 1927年8月,省委派唐叔、白乐亭到石黔大队进行军事调动。 9月10日中秋节,石谦在榆林被陕北军阀景越秀刺杀,并企图肢解部委。唐树、李香久、谢子长、白乐亭等人组成陕北革命军事委员会,率部于10月12日在清涧宣布起义。起义部队一路南下,途经延川,进攻延长,直奔伊川。石谦所在的大队一千多人,全部被党所控制。加上沿途参加起义部队的共产党员和群众,共有1700多人,枪支3000多支。占领宜川后,由于起义领导人在部队整编、行动方向等问题上存在分歧,唐树立即返回西安请示省委。起义军驻扎伊川期间,遭到伊部高双城师的重重围攻。他们损失惨重,被迫迁往韩城。唐树等人赶赴韩城,转达了省委《关于在陕北军事行动的决议》。 1928年1月,西北工农革命军第一游击支队成立。总司令唐树、副总司令谢子长、参谋长严奎要率部百余人北上,计划途经临镇,前往清涧、安定地区打游击。在去伊川的路上,他遭遇了挫折。月底,部队到达陕西、甘肃边境的包子河时,再次遭到敌人追击,最终失败。清涧起义是8月7日会议后陕西省委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起义虽然失败,但打击了敌人,培养了干部,教育了人民,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陕西国民党反动派武装抵抗的开始。

1927年11月,中央临时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关于中国当前形势和共产党的任务的决议》等以瞿秋白为代表的“左”倾盲动分子的文件。大革命失败了,国家形势直接革命了。形势下,反对撤退,主张继续进攻。革命政策是全国范围内的普遍起义。

省委第一次扩大会议后不久,中央于1927年8月收到了《关于中国共产党政治任务和方略的决议》。在已成为农民运动中心的省份准备和组织武装起义;与此同时,受省委派往上海请示中央的刘志丹带回了中央通过的号召全国起义的文件。为讨论贯彻中央文件,检查省委第一次扩大会议执行情况,省委于1927年11月30日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革命是正确的,但“工农兵代表苏维埃目前在全国、在陕西还不能实行,只能先进行宣传准备”。会议强调“要发展人民的力量和党的力量”。继续组织群众开展抗税抗捐斗争,打破冯氏农村封建基础。采用多种方式恢复农业合作化,全面推进工农兵代表苏维埃。会议还通过了《关于两个月工作总结和政治问题的决议》。

1927年11月,共青团省委收到共青团中央来信,尖锐批评了共青团省委根据共青团常委会的报告确定的工作方针。 7月11日,共青团省委于11月28日至29日召开第二次全体会议,作出《关于当前政治形势和党的方略的决议》。 12月4日,省委常委会在听取团省委决议发言后,于12月7日召开省委第二次全体会议。经过辩论,对一中全会《关于两个月工作回顾和政治问题的决议》进行了修改,将“准备普遍暴动”改为“组织农民打着农民协会的旗号发动局部暴动,反抗税收、捐款和粮食,甚至全面骚乱”。

1927年11月至1928年1月,省委多次接到中央指示,发动农民起义,夺取政权。为贯彻落实中央指示,省委于1月4日、5日召开第三次、第四次全体会议。会议认为,省委书记耿秉光“没有脱离右倾机会主义的指导”并“对组织农民起义持消极态度”。决定撤销其省委书记职务,任命潘自立为代省委书记。常委潘自立、徐孟洲(组织),刘继曾(书记处长),张金银(共青团书记),王松年,四中全会后增补李子洲为常委。

根据中央关于全国工农武装起义的指示,省委于1928年1月12日发出第26号通知,要求各级党组织努力煽动和领导广大农民群众,发展游击战争,反对大小军阀,实行人民反对军阀,进行彻底的土地革命​​,为陕西由局部暴乱向全面暴乱过渡做好了准备。为此,全省在组织上分为关中、陕南、陕北三个地区。关中又分为东郡、渭北、西郡、中郡、东府五个郡。每个区都设立了防暴委员会。 ,指挥各区游击战争。

随后中央《关于当前中国形势和共产党的任务的决议》和《中国共产党关于土地问题的纲领草案》等文件也到了。 1928年2月13日至14日,省委召开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了《陕西省共产党当前工作方针》决议,决议确定“陕西客观上已达到直接革命形势阶段”。陕西共产党工作的总方向是发动群众认识到必须进行武装起义,使人民自发起义尽快兴起,直至建立陕西统一的苏维埃政权。 2月18日至19日,省委召开第二次扩大会议,审议通过省委五次全会通过的决议,决定“从上到下彻底改造各级领导机关,在斗争中改造党。”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完善党的结构,尽可能吸纳工农积极分子。”根据中央通知,会议选举潘自力、张金银、王松年为陕西省代表,出席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陕西代表抵达上海后,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被推迟。根据陕西代表的书面和口头报告,中央作出了《陕西工作决议》。据信,冯军进入陕西后,财务就破产了,已经到了绝境。冯军势力仅到达关中二十二县,在陕西的直属部队也只有六千人。各地农民自发斗争很多,反动统治正处于崩溃的过程中。 “陕西的革命环境再好不过了。”对陕西党组织的批评仍然停留在深深的机会主义之中。决议规定,陕西省当前的任务是动员工农革命高潮。在城市和矿山,将从动员工人的经济斗争、建立群众性的红色工会,发展到政治斗争、建立农村暴乱的中央领导人、领导农村的自发斗争。变成了屠杀士绅地主,没收土地,建立农村苏维埃,制造农村割据;在反革命军队中开展士兵工作,反抗上级和军队的日常经济斗争,实现兵变和农民起义相结合。同时要求更换各级领导机关中的机会主义分子,不断对党进行改造。在党的领导下,工农的斗争和士兵的响应结合起来,在一个或几个县形成割据政权。

这一时期,省委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工作,全省党组织得到了长足发展。 1927年7月省委成立时,全省有7个市县委员会,2个区委,20个省支部(其中4个军支部,兰州、平凉、宁夏、道河各1个),共有有党员2177人。到1928年2月,全省市县委员会已增至11个,党员总数由1927年9月的1681人增加到近3000人。仅渭南、滑县、谷市的党员人数就增长到近1400人。

1927年10月,省委又派刘家三等人到汉中成立陕南特委。 1928年3月遭到敌人追捕后,特委组织陷入瘫痪。 1928年4月,陕北特委在绥德成立,书记杜衡(杜震霆、李俊)。

1928年2月29日,数百名农民和学生在党、团县委的带领下,与反动暴君领导的暴徒进行斗争,夺取了渭南宣化中学。 3月13日,省委发布39号通知,决定以陕东局部骚乱引发全省普遍骚乱,建立全陕苏维埃政权。省委3月22日召开常委会会议,将临潼、渭南、滑县、华阴、谷市划为陕西暴乱地区。陕西省专门委员会成立,省委常委刘继增任书记,指导调任陕西陆军的李虎臣。中央旅徐全参加了陕西起义。 4月下旬,潘自力赴临潼、卫化、蒲城等地传达中央决定,指导陕西起义。 5月1日至4日,渭南、滑县多个集镇分别举行群众暴乱集会,宣布成立苏维埃政府,处决士绅劣迹,分配土豪财产。 5月10日,中国大队徐全到滑县瓜坡镇宣布起义,成立工农革命军。总司令唐恕、军委主席刘景贵(刘志丹)、参谋长王太极联合农民起义,在宜化县组建高唐军。其中,以渭南塔山为中心的红色武装分裂地区面积约200平方公里。这是继青涧起义之后,省委领导的又一次武装起义——卫化起义。但很快,起义军民就被冯玉祥的三个师围攻。起义军奋勇作战,两次击退敌人进攻。然而,他们最终因寡不敌众而失败。唐恕等一些领导人壮烈牺牲。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史意义_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政策是什么_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

卫华起义总指挥部旧址

为应对卫化起义,形成陕西全面暴乱,根据省委指示,三原、泾阳、礼泉、旬邑、淳化、咸阳、永寿、澄城等地党组织或党员先后发动“政权交接”农民起义的主要形式是“农民”围攻。旬邑、淳化的农民起义也侵入县城,建立苏维埃政权。临游国民党镇守山师一个中队发动起义。这些斗争除了三原“教农”围攻和城城农民政协取得暂时胜利外,全部失败。

卫化等地起义虽然失败,但震撼了军阀地主的反动统治,展示了工农建立苏维埃政权的英勇战斗精神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教育和训练了陕西党员干部群众,对后来的西北革命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武装斗争和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有重要影响。但它的失败也清楚地暴露了当时尚处于起步阶段的陕西党组织在政治、军事上的许多弱点和错误。

1928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召开,进一步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批判了瞿秋白的“左”倾盲动主义。大会确认,当前形势正处于两次革命高潮之间,中国共产党的任务不是进攻,而是争取群众,准备起义。 10月8日,中央给陕西省委写信指出:“党过去的防暴政策,存在着深刻的盲目行动倾向,必须严厉纠正”。指示省委以六大决议为准则,克服暴动幻想和盲目行动。并结合陕西实际,制定详细实施方案。

中国共产党陕西历史研究丛书

《中国共产党在陕西(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中共陕西省委研究室编

发表评论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