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顶

搬新屋住新房,如何降低装修污染对健康的危害?

作者:admin | 分类:装修建材 | 浏览:12 | 时间:2024-07-05 09:04:05

搬进新房、住进新房本应是人生一大乐事,但近年来频频出现的“搬新房得白血病”新闻,难免让人忧心忡忡,不得不重视装修污染问题。除了“众所周知”的甲醛,还有哪些有害物质值得我们关注?如何尽可能减少装修污染对健康的危害?专家表示,装修污染导致室内空气质量差的情况确实屡见不鲜,但也不必过于恐慌。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方法减少装修污染,其中通风是关键。

注意:入住前检查甲醛浓度

“新装修的房子要搬进新居多久才能有甲醛?”这是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化学中毒抢救组原组长、中毒科主治医师张成在临床上经常被问到的问题。他坦言,这其实是一个“伪命题”,很难给出准确答案,因为装修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气体释放速度很慢。有研究表明,室内甲醛浓度并不是在房屋刚装修时最高,而是在一年内随时可能出现。

虽然相关有害物质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弱,但甲醛完全挥发通常需要3至15年,苯需要3年左右,氨则需要1至3年。一所房子可能很多年都处于超标状态。因此,并不代表老房子就没有装修污染。

除甲醛到什么程度可以入住?广东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国家涂料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广东)工程师梁玉斌表示,室内空气中存在甲醛并不可怕,关键看甲醛浓度达到多少。按照我国现行GB/T 18883-2002《室内空气质量标准》的要求,室内空气中甲醛浓度低于0.10mg/m3,可以认为比较安全。同时他表示,“自行检测”可能会有误差,尽量找真正具有CMA资质、在该机构资质明细表中有检测相关物质资质的专业检测机构。

张成表示,甲醛并不是装修后室内空气污染物的唯一一种,研究表明,已鉴定出的有毒物质有300多种,有的研究甚至说有害物质可能多达上千种。室内空气污染物分为物理型、化学型和生物型,可来自室外空气,也可来自室内多种污染源。其中,新装修建筑室内空气中的甲醛、苯、氨、氡、挥发性有机物等对健康的危害较大。因此,在土木工程项目验收时,必须进行室内空气污染物浓度检测,检测项目应包括甲醛、苯、氨、氡、总挥发性有机物(TOVC)等。

甲醛:如果你被烟熏得哭了,尽快离开房间

小林(化名)是广州某学校的一名老师。刚搬进学校新装修、已通过环保验收的办公室时,同事们只感觉有些不舒服,他却反应强烈,一进办公室就感到胸闷、咳嗽。拍胸片未见异常,医生建议他休息几天。病情好转后返回工作岗位时,他又出现了类似症状,身上甚至出现了皮疹。

房间已经通过环保验收,为何会出现明显不适感?对此,张成表示,即便室内空气中甲醛含量不超标,也不全是事,对于一些过敏体质的人来说,也可能会出现过敏反应。

很多人对甲醛心存畏惧,认为有致癌风险。张成解释,低于国家标准的甲醛不会对健康造成危害。“如果接触了甲醛,不用太紧张,只要去看医生确定程度就可以了。”

张成提醒,如果进入新装修环境后,出现眼痛、流泪、咽喉痛、咳嗽等不适症状,可能被甲醛“盯上”了。建议先离开该环境,移至空气较好的地方。如果离开环境后症状无改善,应立即去医院就诊。

那么甲醛从何而来?广州市质量监督检验所高级工程师潘永红介绍,目前甲醛被广泛用于制作板材胶粘剂,比如室内装修及家具中常用的高密度纤维板、胶合板、大芯板及一级人造木板,强化地板、皮革、地毯、胶粘剂、建筑涂料、防水涂料等,就连目前流行的棕垫都是甲醛的载体。

甲醛是白血病“元凶”?

没有把握

说到甲醛的危害,最值得关注的就是其致癌性,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明确将其列为一级致癌物,研究表明,甲醛确实可以引发血液系统恶性疾病、肺部肿瘤等。

以往有报道说,70%的白血病患儿在发病前有新装修环境接触史。很多人把甲醛和白血病画上等号。张成表示,这种观念并不完全准确,白血病的致病因素非常复杂,新装修环境空气污染的原因有很多,不仅仅是甲醛。化学致癌物一般需要长期反复接触,单次或短期接触甲醛不会致癌。

张成指出,甲醛是一种无色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甲醛会引起局部刺激,特别是对眼睛、呼吸道黏膜的刺激,轻者可引起眼痛、流泪、咽喉痛等,进一步加重可引起支气管炎、喉头水肿装修材料甲醛,甚至引发肺炎、肺水肿等。

在甲醛超标的环境中,嗅觉正常的人都能感觉到其特殊的刺激性气味。“一般装修环境很少引起严重的急性中毒。”张成说,近十年来,单纯因甲醛引起急性中毒来医院就诊的患者,都只需要门诊治疗,没有发现严重中毒的患者。接触甲醛后,会出现一过性的眼部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状,离开甲醛环境后很快就会缓解。这种情况,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

有些人分不清是甲醛引起的局部刺激还是感冒。“其实不难区分。”张成说,感冒往往伴有发热、流鼻涕等明显的上呼吸道卡他症状,而甲醛中毒一般不会引起发热。

苯:危害比甲醛更大,如果出现头晕、头痛等症状,就要引起注意了。

“无论从急性毒性还是慢性毒性来看,苯都比甲醛厉害很多,但目前对它的了解没有甲醛那么多。”张成介绍,苯有特殊的香气,闻起来有香蕉的味道,是一种无色透明、易挥发的液体,一般三年左右就会挥发。苯用于可溶性涂料、油漆、各种粘胶以及许多工业生产中,主要以气体形式经呼吸道吸入。

与甲醛不同,苯的急性毒性是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表现为头晕、头痛、乏力、行走不稳、意识不清,甚至心跳、呼吸骤停。但急性苯中毒多发生在职业接触中,如地下室防水施工工人易发生急性中毒事件,但在装修后通风正常的环境中发生急性中毒的概率极小。而且随着对苯危害宣传的普及和行业监管的加强,近年来急性苯中毒事件很少发生。

苯的慢性毒性主要影响骨髓造血功能,轻者可导致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反复感冒、感染,易出血;重者可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甚至白血病。流行病学证据表明,苯是明确可引起各类白血病的毒性物质之一。苯引起的白血病也是法定的职业病。接触苯还可能引起流产、致畸、胎儿发育迟缓等。

另外,当苯和甲醛一起出现时,危害是“1 1>2”,好在苯容易挥发,一般来说,如果房间通风良好,三个月左右就能恢复正常浓度。

氨气:一种具有强烈刺激性的气体,会“刺激眼睛”并导致胸闷,因此要小心

“甲醛可以忍受一段时间,但氨气就不能忍受了。”张成说,氨气是一种无色、刺激性极强的气体,是室内化学空气污染物中刺激​​性最强的气体之一。氨气有刺激性气味,能溶于水,常用作混凝土的防冻剂、家具装修涂料的增白剂,在高温下可能会释放氨气。当氨气用在油漆表面时,会很快挥发。

氨对皮肤、黏膜有强烈的刺激性,可引起皮肤灼伤、眼灼伤和呼吸道灼伤,严重者还会引起喉头水肿、化学性肺炎等,极高浓度甚至会导致猝死。张成指出,职业中毒中偶尔会出现急性氨中毒,但目前尚未见到居民在装修环境中中毒的报道装修材料甲醛,目前还没有慢性氨中毒的报道。此外,潘永红指出,氨气还可能使人感到胸闷、咽干、咽痛、味觉和嗅觉丧失、头痛、头晕、厌食、乏力等。

“氨的来源主要来自于建筑物混凝土和涂料中使用的高碱混凝土膨胀剂、含有尿素和氨水的混凝土防冻剂。”潘永红说,这些含有大量氨物质的外加剂在墙体中被还原为氨气并缓慢释放,造成室内空气的氨气污染。

氡,TOVC:别忘了检测这些“隐形杀手”

氡是一种天然放射性气体,主要来源于大理石、花岗岩、瓷砖等石材。张成表示,装修环境中的氡不会引起放射病,但长期慢性接触会增加罹患肺肿瘤、皮肤肿瘤的可能性。由于氡无色无味,人们在环境中很难直接感受到它,因此它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比较隐蔽。

“就像体检不能面面俱到一样,有些指标主要起筛查作用。”谈及总挥发性有机物(TOVC)检测,张成表示,这项检测指标主要起筛查作用。挥发性有机物包括上千种有机物,对人体的健康危害不同。装修材料释放的有机物种类多、成分复杂,对人体的危害更大,检测室内空气时不可能检测出每一种成分,这时候就需要对总挥发性有机物(TOVC)检测进行初步筛查。潘永红表示,暴露在高浓度TVOC污染的环境中,可能会引起眼睛、咽喉不适,以及头晕、乏力、烦躁等症状,还可能引起人体中枢神经系统、肝脏、肾脏和血液中毒,严重的话会引发神经紊乱、痴呆等。

TVOC的来源也比较普遍,潘永红表示,TVOC主要来源于装修时使用的人造板、泡沫保温材料、塑料片材、油漆、稀释剂、固化剂、建筑涂料、胶粘剂、壁纸、地毯等。

专家建议:源头抓好环保通风最重要

张成感叹,装修完工后再谈装修污染“有点晚”,最有效的预防方法是在装修时选择环保材料。梁玉斌表示,甲醛的用途十分广泛,在装修前就可以进行源头治理。在确定装修设计方案时,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装饰材料,最好不要大面积使用同一种材料。同时,要合理计算房间的家具承重能力和装修材料用量,以及房间的通风条件。“房间内摆放的家具越多越好,一件家具的甲醛含量可能达标,但多件家具摆放在一起,释放的甲醛就有可能超标。”

同时,梁玉斌表示,装修时应选择科学环保的施工工艺,注意选择对室内环境污染较小的施工工艺。

张成表示,装修后如果想尽量避免装修污染带来的危害,一定要做好室内通风,这是减少装修污染最经济有效的方法。此外,还可以采用物理吸附、植物吸收等方法。

潘永红表示,甲醛污染是一个长期释放过程,要加强通风,控制室内温湿度。潘永红表示,由于室内空气中污染物的挥发与温度、湿度有关,温度越高,释放越快。因此,可以通过提高室内温度来加速污染物的挥发和释放。还可以在室内放置几盆水,以加速甲醛的释放,甲醛极易溶于水。

还有什么要注意的呢?梁玉斌认为,多通风是关键,当然也可以选择合格的空气净化器、新风系统等产品。同时,新买的家具、窗帘搬进新家后不要马上使用,要将家具放在空旷的地方,等一段时间污染物释放出来、没有异味了再使用。窗帘、家纺建议洗净后再使用。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王静、陆梦倩,通讯员洪霞、张凯、陈晓燕

图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王燕、苏云华

统筹/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梁懿玲、张宇

发表评论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