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开限购买房落户新一波“抢人潮”开启
作者:admin | 分类:房产资讯 | 浏览:49 | 时间:2024-05-26 09:07:175月13日佛山、5月11日南京、5月9日杭州、5月6日武汉,多个大城市宣布放宽限购,一周内购房即可入住政策。5月12日,沈阳出台政策更进一步:租房即可入住。
一时间,不少人感叹,随着限购解除,新一轮“抢人才”风潮又起。
资料图来自图虫创意
招聘平台数据显示,新一线城市的人才投递量已达到与一线城市持平的水平,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青睐新一线城市。
盈科律师事务所上海房地产法律部主任郭韧指出,新一线、二线城市放宽限购及住房购置落户政策,必然会对一线城市的人才产生虹吸效应,抢走已经离开一线城市的人才。
购房限购放开 迎来新一轮“抢购潮”
5月15日晚,合肥出台房地产新政策,规定在本市购买住房的个人及其配偶、子女、父母均可在本市落户。
5月13日,佛山市发布通知,在佛山拥有合法产权的住宅房产的外地居民,可在房产所在地申请落户,其共同居住的配偶、未成年子女可以随迁。
5月12日,沈阳出台政策,取消积分落户制上海9月1日将出台房产新政,群众可以通过买房、租房、打工、投亲靠友等方式落户沈阳。
5月11日,南京市公安局发布《关于有合法稳定住所落户有关事项的通知》提到,在南京有合法稳定住所且实际居住的非南京户籍人员,可直接申请落户。
5月9日,杭州出台政策,在杭州取得合法房产权的非杭州籍人员,可申请在杭落户。
5月6日,武汉市出台政策,在武汉市购买新建商品住房,目前不符合办理房屋所有权证(不动产证)条件的家庭,可凭登记合同、付款凭证等办理提前结算手续。
五一假期后,不少新一线、二线城市宣布解除限购,推出买房甚至租房入驻政策。不少人感叹,随着房地产限购放松,新一轮“抢人潮”也拉开帷幕。
资料图:南京商品房,据视觉中国
诸葛数据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王小强认为,买房落户对农民工更加有利,体现了城市的包容性,能给农民工带来归属感,可以提振房地产市场,刺激农民工买房上海9月1日将出台房产新政,对提振市场活跃度有一定积极作用。
中国指数研究院的数据显示,近年来,已有20多个城市出台了允许居民买房落户的政策。事实上,“买房落户”政策在很多城市经历了退出、废除、重启。以南京为例,早在2004年就出台了允许居民买房落户的政策,2018年8月在房地产限购潮下该政策被废除,今年5月又重启。户籍政策最严的北京,也在1997年出台了“买房落户”政策,当时规定在试点小镇拥有合法住房,并投入一定资金,即可在试点镇落户,但五年内不得迁往本市其他地区。2005年该政策被取消。
备受瞩目的沈阳租房落户政策,此前已在青岛、天津、郑州、苏州、宁波、淄博等城市推出,一度引发租购平权的讨论。
从人才竞争到人口竞争
很多人认为,武汉“人才热”始于2017年。2017年初,武汉启动“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计划”,率先引进人才,拉开武汉“人才热”序幕。随后,成都、南京、杭州、西安、郑州、天津等城市纷纷效仿。
据媒体不完全统计,2017年至2018年间,西安、天津、上海等百余个城市相继出台人才新政策,2018年达到高潮;截至2019年12月,全国已有160多个城市出台2019年相关人才新政策,其中近40个城市出台人才购房新政策。
当时的“人才热”主要针对本科以上学历的人才(部分城市放宽至大专),提供低门槛落户、住房不限购、购房创业补贴等优惠政策,其中,低门槛落户是大城市的主要手段。
与最初的“抢人才”不同,这一波购房落户政策不再有学历门槛限制,由抢人才转向抢人口。数据显示,近期全面解禁限购的成都、杭州、西安,以及2023年将全面解禁限购的南京,均为人口净流入的城市。到2023年末,成都、杭州、西安、南京常住人口分别为2140.3万人、1252.2万人、1307.82万人、954.7万人,分别比上年增加26.7万人、14.6万人、8.23万人、5.59万人。
资料图来自图虫创意
不少媒体在讨论“抢人口”时都提到,只有吸引足够多的净流入,才有足够的潜在住房需求。不少专家认为,过去的观念是人口增长意味着城市的财政负担,但现在人们更多看到的是人口增长对消费的促进作用、对经济的提振作用。
中国指数研究院市场研究总监陈文静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当前城市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口和人才的竞争,只有人口和人才不断涌入,城市的经济活力才更强,城市的竞争力才更强。允许购房落户、支持人才购房,将住房政策与人口、人才政策结合起来,有利于促进人口和人才的涌入,也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住房需求的释放。
王小强对红星新闻表示,这波购房落户政策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留住外地居民在当地就业,从而推动当地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发展。客观上确实有吸引人口的效果,可以对房地产市场产生积极的影响。当然影响的程度要看城市的具体情况,比如外来人口占比,而人口迁移则着眼于城市的产业发展。王小强认为,购房落户对房地产市场整体有积极作用,但这种作用不会立刻显现,是潜移默化的影响。
被抢夺的城市更看重什么?
猎聘大数据研究院发布的《2023年上半年人才流动与薪酬趋势报告》提到,2017年至2022年,各梯队城市人才投放占比连续6年呈下降趋势。一线城市呈下降趋势,新一线城市和二三线城市呈上升趋势。新一线城市与一线城市基本持平,四线及以下城市投放呈持续下降趋势,2023年上半年趋势基本如此。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青睐非一线城市,新一线城市00后占比超过一线城市。
猎聘大数据研究院向红星新闻提供的最新数据也显示,在流入新一线城市的人才中,北京、上海两地的人才数量位居前列。
作为“人潮涌动”的对象,这些人在选择城市时更看重什么?
毕业后曾在杭州一家大型互联网公司短暂任职的崔先生告诉红星新闻,他在杭州每月工资2万元左右,3000到4000元就能租到一套非常宽敞的两居室,这在北上广是不可想象的。他的可支配收入明显比大城市高,生活体验也更好。在家人的支持下,他和女友一直在看房,准备买房结婚。虽然杭州的房价不低,但在父母的支持下,他们可以“计划、想象”买房。
资料图来自图虫创意
盈科律师事务所上海房地产法律部主任郭韧对红星新闻表示,如果一线城市不放松限制,像杭州这样拥有优势产业、良好生活体验的新一线城市,对一线城市的人才虹吸效应将愈加明显。
孩子上小学的赵先生几年前通过海河人才计划落户天津,此前,他一家一直在北京工作生活。赵先生告诉红星新闻,他来天津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孩子的教育。多位天津中介在接受红星新闻采访时也表示,外地人来天津买房落户,大多以孩子的教育为核心诉求。
易居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告诉红星新闻,这些新一二线城市除了吸引一线城市人口外,相比周边小城市、县城还有很大的优势。周边县城里有能力在城市里工作立足、有孩子需要上学的人,如果允许买房定居,就有很强的动力迁入南京、杭州这样的城市买房定居。
“抢人群”要注意什么?
在此前几次“人才抢夺战”中,就有不少专家表达了担忧。
国家发改委直属媒体《中国发展改革报》2023年刊文称,城市间人才争夺战有着良好的基本出发点,但需警惕政策的负面溢出效应。比如,抢人才政策与户籍、购房资格挂钩,可能诱发“空户”、“流动城市”等现象;抢人才政策让公共资源变相用于补贴大学生,进而可能对农民工等其他劳动力群体产生一定的“挤出效应”;三四线城市可能受到一二线城市“抢人才”的严重冲击,一定程度上加剧区域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
对于这轮新一轮的“抢购潮”,有房产中介在接受红星新闻采访时表示担心,如果城市核心区域原有的限购政策取消,将会吸引大量此前未限购的郊区、三四线城市的潜在客户涌入,这些区域的房产出售难度加大。
资料图来自图虫创意
王小强告诉红星新闻,虽然新一线城市之间的人才竞争会对三四线城市产生一些负面影响,但城市区域的发展也是一种竞争,优胜劣汰,每个城市都有权利针对自己的城市规划出台相关政策。如何缓解三四线城市的卖房压力,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当地产业的发展,吸引更多人回乡就业。
严跃进表示,人口向一二线城市流动是正常现象,这是大城市就业机会多带来的,三四线城市要想保持人口和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必须改善就业环境,提供更多发展机会,吸引更多人口流入。不过,严跃进也坦言,三四线城市去库存带来的不利影响是客观存在的,他建议可以参考杭州临安的政策,政府可以收购部分存量房作为人才房、保障性住房,解决三四线城市去库存压力。
红星新闻首席记者 张彦良 特约记者 刘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