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ep切诺基——中国汽车行业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
作者:admin | 分类:二手信息 | 浏览:142 | 时间:2024-05-23 22:06:18作为首个实现中外合资的外资品牌,说到Jeep,必须提到两款车,第一款肯定是驰骋在二战战场的吉普威利斯,第二款,相信大家都会想到最早的合资汽车品牌越野车——北京吉普切诺基。
正如二战盟军总司令艾森豪威尔将军所言:“吉普车、飞机和登陆舰是我赢得正义和自由的三大武器。”毫无疑问,Jeep切诺基是首个以全新车型“打开中国市场”的行业先锋。
北京吉普是中国汽车行业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1983年5月5日,中美两国在人民大会堂正式签署了吉普系列车型生产合作协议。从此,这辆被国人亲切地称为“小切”的北京213越野车,开始了它在国内近20年的辉煌。
北京吉普生产的切诺基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它不仅拥有精致的造型和出色的越野性能,其2.5L四缸和4.0L直六发动机在燃油经济性上也更适合城市驾驶。汽车圈甚至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很多人都认同1984年推出的第二代切诺基车型(XJ)才是现代SUV车型的鼻祖,原因就在于当时的切诺基(XJ)是第一款采用承载式车身设计的SUV车型。
在美国,这一代切诺基的生命周期为1984年至2000年。在中国,北京吉普一直生产切诺基到2005年,后来转入北汽,以北汽骑士的名义继续生产,其中北京吉普还推出了切诺基Jeep 2500车型的一次大改款。在美国,Jeep也在90年代中期对切诺基(XJ)进行了一次中期改款,对内饰和外观进行了很多改进,但并未同期引入国内。我们来看看这款2000年生产的吉普切诺基(XJ)车型,这是最后一批美国生产的吉普切诺基(XJ)车型。
外观方面,这款2000年产的美国产切诺基完整保留了这一代车型的经典造型元素,方形的前舱、棱角分明的车身,这种充满机械美感的造型元素,放到今天来看,依然很有品味。
这款切诺基在外观上最直观的区别就是与车身颜色融为一体的前后保险杠和格栅,另外作为国产车型还拥有车前反光条。
七孔进气格栅与方形大灯组合,形成挺拔的前脸造型,现在看起来依然很漂亮。
从腰线到车头,这台美版切诺基看上去更加圆润,不再张扬未经修饰的野性。此外,车门上还印有“切诺基”的字样。
车身侧面造型基本没有变化二手车北京吉普,依然是典型的方盒子造型,尾灯造型变化比较明显。
车尾部分,这款美版切诺基采用了全新的尾灯造型,上缘带有一定的弧度,除此之外,整个后备箱盖没有任何的装饰。
这种不加一丝痕迹的线条修饰,让人不禁想起那句经典名言“少即是多”,没错,切诺基的车尾设计的确简洁,让人想起了“金杯面包车”。
进入车内,这款美产车型的内饰不禁让人眼前一亮,全新的中控设计,完全没有了老款车型原有的感觉。
方向盘的造型也沿用了国产4.0上的造型,双辐造型握感较厚二手车北京吉普,并且内置了安全气囊和多媒体控制按钮。
里程表显示这辆车已经行驶了 92,000 多英里,约合 150,000 公里。对于一辆 20 年车龄的汽车来说,这个数字不多也不少。
原厂音响头功能齐全,机械空调按钮下方有后风挡加热、清洗及外接电源。
复古风格的4速变速箱配有标准的T型变速杆,左侧配有手动四轮驱动分动箱。
座椅部分,采用了更加实用的布艺材质,并且加入了皮质元素,而且经过这么多年,车座一点破损的痕迹都没有。
打开后备箱,左侧依然有一个大而醒目的备胎占据了很大的空间,而且窗帘的尺寸也显得很大。
动力系统部分,该车采用4.0L直列六缸发动机搭配4速自动变速箱,整个车底看起来特别新鲜,没有漏油和划痕,更可贵的是,该车的使用手册、维修记录、报告一应俱全。
根据车辆铭牌,该车生产于1999年,是停产前最后一批美国产的切诺基车型。虽然在国内,因为品控、油耗等问题,国产切诺基保值率极低,甚至可以说是同年代二手车中保值率最低的。但在美国,这一代切诺基是少数几款(牧马人除外)保值率能与“日系”SUV媲美的Jeep车型。
上面提到,切诺基车况完美但行驶里程数不少,其二手车价格极其坚挺,7400美元的售价完全高于同时期日系“保值率高”的车型,比如本田的CR-V、丰田的RAV4等,可见美国人对于切诺基的感情加成丝毫不逊于我们。
不过,这样一款看上去各方面都“进化”了的切诺基,北京吉普为何要引入国产呢?原因在于,戴姆勒与克莱斯勒合并后,北京吉普吸收了三菱的部分技术,而随着三菱帕杰罗的国产,北京吉普对美版切诺基的“小范围”改款兴趣不大,反而不以为然,从头开始,对吉普2500系列进行了大改款,采用更加现代的造型,搭载三菱4G64发动机。
该车沿用老款切诺基的平台,并在内饰和动力总成上增加了2.4L、2.5L和2.7L小排量发动机,结合更加时尚的造型,主打城市SUV市场,然而如此不伦不类的设计,不仅让老款切诺基的底蕴完全丧失,产品力也完全无法与丰田RAV4、本田CR-V等车型相比,可以说,切诺基用20年的时间打造了一个黄金品牌,最后却因为一款2500型车型而毁于一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