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二手房正在突围,一手新房已经塌方
作者:admin | 分类:企业名录 | 浏览:26 | 时间:2023-12-11 17:24:34原创不易,辛苦动一动你的小指头,在文章右小角点个关注、点个赞。欢迎分享出去,让更多的人看到。
加微信:13472424134 王凯经理(备注来意,否则不通过)
家人们大家好,我是凯哥!
上海的“打新”,正面临着严重的塌方!
前期上海人民有个共识,越是好项目,所需的积分也就越高,相关要求也就越多。
而这一切,都在崩塌。
2021年一共开了6个批次,积分的平均触发率是52%;
2022年一共开了8个批次,积分的平均触发率是45%;
2023年目前一共开了11个批次,积分的平均触发率为28%;
2024年....
越来越多的房东,正在切换赛道,从新房转到二手。
从今年第二批次开始,上海新房的触发积分率,已经跌破了30%以下!
第二批次这个触发积分的数字,是8个,第三批次,还是8个。
这是一个异常夸张的数字!
意味着70%的大量的新房,不触发积分,也不好卖了!
真想买五大新城或外环郊区,还买什么新房,直接看二手吧。
不用担心开发商安全性问题,品质所见即所得,买来就拎包入住。
我先来问第一个问题:纸币是不是信用货币,有没有挂钩某种一般等价物。
没有
它既没有以某种贵金属为锚点,也没有以某种大宗交易物为锚点。
本质上,它的价值来源,是政府信用。
那么,政府有没有可能是完全理性的,能管住自己印钱的冲动。
绝对不可能。
政府的本质,依然是人。
每一个都是普通人。
“小儿持金过市”,尚且要招人觊觎。
如果这个钱没有主,只需要大笔一挥就能拿到,谁能承受这样的诱惑。
如果你现在设身处地,你需要发展经济,但是手上没钱,而老百姓手上,有大量的货币。
你会不会有启动印钞的想法?
印钞后的结果,是涨还是跌。
一线城市的房子,算不算抵御通胀的优质资产。
这是第一点:纸币只是个信用货币,全都取决于政府的信用。
我再来问第二个问题,其实这个问题是前面一个问题的延伸:
信用货币的发行速度,这么多年来。
它是高于经济的增长速度,还是低于经济的增长速度。
到底是GDP涨的多,还是货币增发的多。
你不管是中国还是外国,
你不管是现在还是过去,
在绝大部分情况下,花钱的速度,永远高于整个经济发展的速度。
从人性角度,这也是不可能改变的。
人性永远不变。
当你可以选择从别人口袋里拿钱出来一起花的时候,
从你自己角度,永远是花的越快,花的越多,对自己是最有利的。
这是第二点:货币的超发速度和经济的发展速度,哪一个更快。
我再来问第三个问题:地方财政收入来源有没有可能改变。
一直到现在,依然是沿用90年代以来的“分税制”。
财政上中央拿掉大头,但是呢,“大道五十,天衍其一”,留了一个卖地的口子。
地方财政没有钱,允许你卖地。
也就是说,几乎所有的城市,城市想要发展,只能依靠卖地。
——历年土拍出让金额,数据来源,各省财政局数据
钱已经被中央转移支付了,地方想要发展,自己想办法卖地筹钱。
如果有一天,地不准卖了,或者说,地卖不掉了。
要么,城市从此一蹶不起,再也不会有城市更新,要么,就要靠中央补贴。
而现在,已经是“五省三市养全国”。
你能拿出多少钱,去贴补地方财政。
真的到了那一天,财政窟窿,会比我们想象的更大。
90年代很多陋习,就会卷土重来。
如果想要解决问题,只有回到让地方财政有钱这条路。
而暂时来说,除了土拍这条已经验证过的道路,暂时还找不到其他能够走得通的方向。
这是第三点:地方财政来源,有没有可能出现的新的选择。
我再来问第四个问题:你买入的这套新房,大头到底到了谁手上。
一套1000万的房子里面,如果是上海,土拍成本要650万,税费成本要100万,
如果你是民企,一年的银行利息,至少120万。
土建、绿化、精装修,这部分费用,大致要100万左右。
1000-650-100-120-100=30
再考虑开发商还要养团队,要准备新房营销费用。
你猜正常情况下,开发商拿地是赚钱还是亏钱。
那谁是赚钱的那个人。
拿650万,拿100万,拿120万这些人。
他们才是赚钱的人。
真的有一天,房地产不行了。
开发商固然得死,那前面三类人,他们还能这么安逸吗?
这是第四点:房地产收入的大头,到底在谁手上。
本人承诺:以真诚,诚信,去服务于您!
看房
Purchase this house for viewing
Buy this house or view the house plus wechat
热线:134-7242-4134 王经理
Hotline: 134-7242-4134 Mr. Wang